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什麼是A型肝炎?

疾管署指出,病毒性A型肝炎發病時,會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適等,數天後出現黃疸症狀,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死亡率雖然不高,但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併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及飲食史,提供醫師儘速診斷及治療。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紅光滿面辯證思維

患有多血症的人,其徵狀為紅光滿面、容易感覺熱、眼睛及手掌都很紅,並且會感到昏沉;有些患者因為肺部血液循環變不好,容易吸不到氣,甚至因為血液流動慢而覺得喘。林世強主任建議,患有多血症的人平時應多喝水來維持體內水分的量,避免水分過度蒸發而導致脫水的現象,激烈的運動也盡量避免,以免脫水而形成血栓。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擁補斂邪

山藥有補肝,以及補腎的作用,由於山藥屬於薯芋科,以澱粉居多,有補充元氣之作用;不過,山藥裡有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類雌激素,會讓子宮內膜增生,若是女性荷爾蒙不穩定,又服用添加類雌激素的食物,將會破會體內雌激素,以及黃體素而造成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是乳房纖維腫脹。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水果乾隱憂多 來源、添加物恐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人工色素,雖然目前市面上大多都是食用級色素,但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有關,而小孩子攝取過多,也會影響智力發展問題,就連常吃蛋糕、巧克力、馬卡龍等裡也會添加。

痘痘長哪有學問!

青春痘生長跟身體內五臟六腑的系統也有密切的關係。臉上痘痘不同的生長位置,能反映五臟上火的情況,也可以看出身體的健康狀況。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會引起各種症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鬱、協調與講話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較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此病平均發病年齡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發病人數是男性的兩倍。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餐後低血糖症狀

餐後低血糖症狀,輕則飢餓、心悸,嚴重時會有嗜睡、胡言亂語、癇癎甚至昏迷等現象。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會有狹心症、胸悶、胸痛、喘,以及運動能力受限等問題,若是斑塊破裂,會促使血小板活化,進一步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甚至會發生心臟衰竭、休克,以及急性心律不整。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胰臟癌的症狀

胰臟癌的症狀有黃疸、上腹部疼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噁心、疲倦、持續性腹瀉或糞便呈灰白色等。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健康食品不建議民眾食用

健康食品不建議民眾食用,因為第一它沒療效,第二是化學添加物多,第三則是輕易服用下沒有經過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恐怕會有副作用,對於肝、腎功能差的民眾更是一大隱憂。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心臟衰竭

心肌受到嚴重的傷害,令心臟無法正常地泵出足夠的血液來供應身體各個器官活動及代謝的需求,心臟因此漸漸變得肥大,失去心臟功能,這樣叫做心臟衰竭。可能造成心臟衰竭的疾病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后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另外,還有些心臟以外的病也可引起心臟衰竭,如急性腎炎、頑固的高血壓、慢性肺臟病。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循衣摸床 撮空理線 獨語見鬼

循衣摸床”,證名,亦作捻衣摸床。出《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多見邪盛正虛、持續高熱或元氣將脫的危重病證。患者兩手不自主地撫捻衣被或以手循摸床沿,多與撮空捻線癥候并見。是疾病危重的象征。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台北 2014冬季「中醫基礎(臟腑辨證)與雜病導讀研習班」

起訖日期:2014/12/6 - 2015/01/31 (2015/01/3 因連假停課一週)
上課時段:每星期六上午 8:45~12:30 (共八週, 30hr)
時間分配:
08:45~10:15 講習課
10:15~10:30 中場休息
10:30~11:15 實作演練
11:15~12:30 講習課

上課地點: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
(完成報名程序者會再以電話或 E-mail 提醒上課並通知確切地點)
(台北車站 正對面 / 現亞洲廣場 / 即統一元氣館樓上)
交通便利五鐵共構 (台鐵、高鐵、客運、公車、捷運)



課程理念:
本課程擬涵蓋中醫與西醫的觀點,透過探討健康與疾病的真實狀態,以及如何由社會觀念形塑病識感的過程,建立正確的生命觀與態度,並提供簡易處理疾病與增進健康的方案,以及中醫脈診的研習,學習處理疾病與養生之道。希望藉由課程的安排,讓學員可以增進對中醫藥的理解,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達到生活品質提升與創造優質生命尊嚴的終極目標。

課程說明:
課程分二部分:觀念的建立與脈診實作。以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員對健康與養生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在處理身體健康相關的問題上做自己的主人,就醫時能明辨良醫。提供『常用良方』與一些日常保健理論,可處理感冒或日常不適症狀,達到小病不求人。另透過脈象的分析與實際切脈的操作,讓學員理解中醫診斷之原理與方法,使沒有接觸過中醫者或有心一窺中醫堂奧之人有門徑可入。並藉由切脈亦可隨時自我偵測身體異狀,在重大疾病發作之前,能及早預防。只要勤加練習,技藝精熟之後,在疾病的診斷與預防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為善助人。

課程進行方式:
課程以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透過最淺顯易懂的中醫藥概念,辨正是非,並針對脈診進行實際操作,研習方式以觀念的講解與討論為主,解析常見之健康議題與日常飲食起居的保健觀念,帶領學員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日常生活中,使學員除了獲得知識、健康,並習得如何切脈,進而正確診斷病症。每堂課程中都留有互動溝通交流的時間,會根據學員的需求提供相關的內容,在互動中透過中醫藥原理的解說,分享彼此寶貴的經驗。

關於講師:
請參閱 仁山教書匠侶山堂與國學之書院傳統

注意事項:
休息時間請自備環保杯及補充能量之點心。
課程的預設對象都是為沒接觸過中醫者而設計,只要到時能跟上進度, 課堂後的練習也能認真執行,必定會有所收穫,中間缺課無妨,可提供上課錄音補課,課程內容會針對報名的學員作彈性調整,無任何中醫基礎者亦歡迎參加,沒有成見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想進一步瞭解者可透過以往課程相關資訊:http://www.wretch.cc/blog/tcm2005&category_id=11184418

課程大綱:


報名資訊:
欲參加者請先報名,因場地限制,額滿即不接受這期報名,次序依完成報名先後
學費:二萬元 (含講義教材)

--------------------
資料表
課程 : 「中醫基礎(臟腑辨證)與雜病導讀研習班」
姓名 :
性別 :
年齡 :
地址 :
電話 :
行動電話 :
E-mail :
對課程的建議 :
--------------------
報名者請將資料表寄到 ta0915157028@msn.com
或直接在下面以隱藏回應的方式留下資料
接到你的資料後,會以 E-mail 與你連繫並做確認
--------------------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台北 2014 秋季「中醫基礎(六經辨證)與傷寒導讀研習班」

起訖日期:尚未開課(達到開課人數下限立即開課,請踴躍報名)
上課時段:每星期六上午 8:45~12:30 (共八週, 30hr)

時間分配:
08:45~10:15 講習課
10:15~10:30 中場休息
10:30~11:15 實作演練
11:15~12:30 講習課

上課地點: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
(完成報名程序者會再以電話或 E-mail 提醒上課並通知確切地點)
(台北車站 正對面 / 現亞洲廣場 / 即統一元氣館樓上)
交通便利五鐵共構 (台鐵、高鐵、客運、公車、捷運)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蜘蛛散方藥引之思辨


傷寒雜病論卷第十一


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時有上下,此為狐疝,宜先刺厥陰之俞,後與蜘蛛散

蜘蛛散方(蜘蛛十四枚(熬)桂枝一兩

依以下新聞,顯然蜘蛛毒性(藥性)會直達厥陰及睪丸,故蜘蛛散以此為藥引,將只作用於營衛的桂枝引達睪丸活血通經,天地萬物之藥理甚妙。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寄生蟲

近日見到多起體內有寄生蟲案例,徵兆是眼白部分有藍色斑點,或口腔黏膜有小白點,偏食,正餐食時不樂或食慾不振,喜食甜點,情緒不穩,食後肚臍痛等。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肝炎與心肌炎

近日見到多起慢性肝炎與久咳心衰的案例,大家要謹慎小心,連新聞都報出來了,雖然新聞的目的是在廣告新型的葉克膜,其實寒邪直中少陰,病例由來已久,只要在天氣很熱的時候,多吃冰或性味寒涼的飲食,就容易讓寒邪直中三陰,因此脾胃寒濕的慢性肝炎,與心陽不振的心肌炎,就成為夏季的常見病例了。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烏梅白糖湯

烏梅酸澀而溫,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白糖甘寒滋陰泄火,酸甘化陰,溫升寒降燮和肝膽脾胃之氣。凡是小便短少色赤,口渴飲冷者皆可應用。可於日常用於收降妄動之相火。

中醫認為人身榮衛。榮屬木火,其性疏泄,衛屬金水,其性收斂,主管表氣,而根於裡氣。節令一交木氣,大氣降極而升,疏泄起來。中氣不足之人,本身的榮氣,即隨造化的木氣升動疏泄。乙木為風木。甲木為相火,裡氣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則相火外泄。榮氣與木火升泄,故發熱。熱由木火升泄,故發熱而不惡寒。榮衛失和,故頭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發熱甚大。火泄中虛,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組成]
肥烏梅5~6枚  白糖一兩(37.5公克)

[功用]
滋補中虛津虧

[主治]
中虛津虧之良藥,適合於少氣懶言乏力厭食小便短赤,舌苔少或者無苔,脈洪大重按無力、口乾渴,烏梅為風木要藥。收而不濇,能生津液,溫病尤宜。白糖能補中而不橫滯,與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液,最宜溫病虛證。

[適應症]
身熱頭痛、發熱而不惡寒、口渴、精神倦怠、腸病毒、咽喉痛、手足口病等中氣虛相火外溢之症,可以烏梅白糖湯收降過渡疏泄之相火。

三豆飲

端午過後,仍下雨不斷,氣候異常悶濕,易造成木氣疏泄太過之本氣病,中醫疾病分類的溫病與痘疹即屬此類。所謂本氣自病,就是說人自身的木氣不足,在大氣變動,木氣疏泄的時候,無法適應大氣的變動,自身的木氣異常疏泄起來,相火騰逆不降,發為溫病高熱或水痘麻疹。 溫病有以汗解,也有以疹解,病理一致,治療相同。

溫病痘疹都是木氣疏泄之本氣病,三豆飲用於痘疹或溫病,療效確切安全穩妥。三豆飲的做法是:黃豆、黑豆、綠豆各一把,多加點水(因為要熬煮很長時間),大火熬開,小火慢熬不少於2小時。豆類需久煮才出藥效,熬的時間越長越好,湯越濃越好。可以用電鍋最方便,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電源,次日清晨取濃湯喝一天,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當日煮當日喝、不隔夜,可多次喝,不限次數及量,以個人可以承受量次為准。黃豆補中,綠豆清熱,黑豆補腎,大人小孩皆宜。

此外如有皮膚發紅、瘙癢、痘疹、口唇嘴角潰爛、脫皮、唇舌疼痛、口周濕疹、手足口病等中氣虛相火外溢可用三豆烏梅冰糖飲。

三豆烏梅冰糖飲的做法是:黃豆、綠豆、黑豆各一把+烏梅2枚+冰糖適量,慢火煮兩小時以上,隨熬隨服,取豆湯當開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連續一周,嚴重的連吃15-30天,病愈停服。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肚子不適的各種狀況

肚子不舒服可能有十二種狀況,看病時可明確指出,方便醫師進一步診治,感到肚子不舒服時,可初步了解到底身體出了什麼狀況,總計有十二種情況可以作為參考。
1、是當吃飽不舒服或嘔吐時,可能是胃部出問題。
2、是吐出膽汁、口苦、腹脹時,可能是腸道出問題。
3、是肚子餓就疼痛,飯後就感到舒緩,則可能是十二指腸出問題。
4、是當肚臍附近常感到疼痛時,可能是小腸出問題。
5、是上腹部偏右不舒服、胸脅苦滿時,可能是肝膽出問題。
6、是上腹部偏左感到不舒暢,可能是脾臟胰臟的問題。
7、是肚子出現脹氣,但是放屁後就覺得很舒服,這表示大腸中有空氣。
8、是肚子有脹氣,打嗝後很舒服,像這種狀況應是胃中有空氣。
9、是肚子有脹氣,上下不通排不出來,這代表可能是小腸中有空氣。
10是從肚臍到骨盆常感疼痛,可能是大腸膀胱出問題,如果是婦女,則可能會有子宮、卵巢發炎的問題。
11是肚臍兩側感到疼痛,甚至連到腰部,這表示可能是腎臟問題或結石,像這種情形就必須配合檢驗或X光檢查,以確定病情。
12是右臍下有疼痛感,按壓會更痛、會發燒,儀器檢查時若出現白血 球增加,則可能是盲腸(闌尾)炎。還有一種是吃東西時胸口感到不舒服,則代表可能食道出了問題。
----------------------------------------------------------------------------------------------------------------------------------
【腹痛的部位 :              
          
腹痛部位簡易區別可能病因 :
1. 右上腹︰膽囊炎、膽道結石、結腸炎、憩室炎、肝炎、肝腫瘤、肺炎、腎結石、腎盂炎。
2. 上腹︰膽囊炎、膽道結石、心肌梗塞、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主動脈剝離。
3. 左上腹︰心絞痛、心肌梗塞、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腎結石、腎盂炎、主動脈剝離。
4. 肚臍周圍︰早期盲腸炎、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小腸腫瘤或阻塞、主動脈剝離。
5. 右下腹︰盲腸炎、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如子宮外孕、子宮肌瘤、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腎結石、腎盂炎。
6. 恥骨上方︰盲腸炎、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膀胱炎、腎結石、腎盂炎。

7. 左下腹︰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腎結石、腎盂炎

延伸閱讀:http://www.ttv.com.tw/lohas/green18139.htm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中醫治療腦中風的思路與急救之道

不論於發病前,緊急處理,甚或病發一週內的黃金時期,只要能以中醫“正確”處理,一般都不會留下後遺症,應當多多加以推廣,即便病後復建也有良效。

對治中風有四個層次與時間點
1.發病前出現預兆時
2.發病緊急處理
3.發病後黃金復原週處理
4.一切塵埃落定復健期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中醫治療頭暈目眩的思路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

健康生活講座:邁向健康養生之道(二)

註:以下文字是2014/03/07 在台灣華德福教育協會舉辦講座之下半場文字稿 


常常會有人問我:「我的小孩子在同年齡中,好像長得比較慢、沒有那麼高、長不大。」但是也有些人會問:「我的女兒才國小四年級、五年級就開始發育。」這些做父母的啊,很怪!長得快也擔心、長得慢也擔心。我就會問他:「他長得慢,有真的到病態的程度嗎?」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發現與印行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係黃竹齋先生於1934年抄得桂林名醫羅哲初珍藏其師左盛德1894年(清光緒20年)所授白雲閣藏本《傷寒雜病論》,1939年校刊公世 ,故又稱白雲閣本 。
  目前印行之桂林古本有二 ,一為 1980年由黃竹齋高足米伯讓先生補刻三頁書版(勘誤表),由陝西中醫藥研究院依原黃竹齋所刻之白雲閣藏本版重印二百部。另一為廣西人民出版社 1960年出版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1980年 7月改豎排為橫排再版 ,為簡體字版 。
  關於桂林古本之來源,如原抄本左盛德於光緒二十年之序 :「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之言曰:吾家傷寒一書 ,相傳共一十三稿 ,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茲所有者為第十二稿,餘者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 。叔和所相傳為第七次稿。」張紹祖自言是仲景的四十六世孫,雖承家學,不以醫名,張紹祖將祖傳手抄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傳予左盛德 ,而左盛德又傳給了羅哲初 。羅哲初是廣西近代著名中醫,三十歲始隨左盛德專習醫理。1934年羅哲初結識了陝西名醫黃竹齋,羅遂將其師左盛德於光緒年間傳授給他的第十二稿《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原稿抄本之首冊見示於黃。黃如獲至寶,當即將左盛德所作的序文和目錄再抄一遍,返滬登載於《光華醫學雜誌》。1935年黃、羅又共事於南京中央國醫館,羅任編審,黃即在此時將該書全部抄繕成副本帶回陝西 ,於1939年由張伯英將其副本刻版而成白雲閣本。

  「中醫整合研究小組」於 1986刊行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加上各篇之標號及索引以便查閱,帶動臺灣中醫界研習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現該本已無存書,特此提供PDF版本之電子書以供同道下載研究學習。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台北 2014 夏季「經絡理論(經絡辨證)與針灸研習班」

起訖日期:2014/06/07 - 2014/08/09(6/7, 6/14, 6/21, 7/5, 7/12, 7/26, 8/2, 8/9 共八次
上課時段:每星期六上午 8:45~12:30 (共八週, 30hr)

時間分配:
08:45~10:15 講習課
10:15~10:30 中場休息
10:30~11:15 實作演練
11:15~12:30 講習課

上課地點: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
(完成報名程序者會再以電話或 E-mail 提醒上課並通知確切地點)
(台北車站正對面 / 現亞洲廣場 / 即統一元氣館樓上)
交通便利五鐵共構 (台鐵、高鐵、客運、公車、捷運)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健康生活講座:邁向健康養生之道(一)下

註:以下文字是2014/02/14在台灣華德福教育協會舉辦講座之文字稿

接續上一堂課,我們再補充一下,剛才吃、喝、拉、撒、睡之外,還有最重要的體感:就是你寒、熱的體感。

通常我們要求的是你的頭、面是涼的,四肢是溫的。頭面涼,四肢溫,這還牽涉到自己的感覺。有時候你覺得我的手好冷,但別人一握:「哇!你怎麼那麼溫暖!」或者是別人摸你:「好冷喔」,你說:「我不會冷。」這其實是有差異不同的。

一般來說小朋友比較沒有這狀況,但如果大腦開發太多的孩子也會有這問題。小朋友大都還很單純,生病了我們就摸摸他的頭、摸摸他的手腳,這樣就可以診斷了,如果他的頭很熱、手腳很冰~快感冒了,也許他沒有流鼻涕、咳嗽,溫度量起來也還好,也沒有發燒,但他已經感冒了。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中醫治病理論

溫病條辨之補秋燥勝氣論,有提到本病、標病,勝氣、復氣,正化、對化,等源自內經的概念,這個理論可說是解決萬病的重要論述,想通了,則無病不可治,想不通,永難進入中醫之門。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中醫疾病理論

黃帝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到:「六氣亢盛(勝氣),會產生損害,故要有承襲之氣(復氣)制約,有制約才有生化的作用,才能抗禦外來太過不及的邪氣,若亢盛無制,會使生化之機敗壞紊亂,而產生病變。」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孕產婦保健特輯

懷孕期


◎資生丸(真正安胎藥,懷孕1~6個月內服用)

治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調中養胃,
饑能使飽,飽能使饑,神妙難述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健康生活講座:邁向健康養生之道(一)上

註:以下文字是2014/02/14在台灣華德福教育協會舉辦講座之文字稿

            我們今天要談「健康」,在準備上這堂課之前「健康」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以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學校有教健康教育,而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去定義「健康」呢?

            從字背後的意義來看,健康的「健」是有偏旁的,通常最原始的發展,都是從沒有偏旁的來瞭解他是什麼意思。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中醫治療咳嗽的思路


咳嗽是一個現象,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所引發的反射性反應,目的是要維持呼吸道通暢與乾淨,所以這是個保護人身體健康的本能。一但少了這層防護,咳不出痰,將可能引發肺炎、肺膿瘍、敗血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新聞報導:

中醫治療「公主病」的思路

「公主病」有得治!如果你全身痛、容易累或是失眠超過3個月,甚至無法出門大掃除買年貨,不要以為只是單純工作壓力導致的過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正欽指出,這可能是纖維肌痛症犯了,也就是俗稱的「公主病」,這種病不但全身痠痛且影響睡眠造成習慣性疲勞,不過現在用藥有健保給付,若症狀持續3個月,快去就醫。

侶山堂與國學之書院傳統

「侶山堂」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張志聰在武林「胥山之陰,娥媚之麓」,即今杭州市城隍山腳糧道附近,建造的一座書院式建築。侶山堂是集講學、臨診和研究於一體的中醫研究機構,在明清時期,中醫藥學全面發展,中醫教育的形式也趨於多樣化,並出現了「講學」的模式。浙江首創中醫教育「講學」的是錢塘(今杭州)人盧之頤(字繇生,號晉公)。父親盧復精通醫學,之頤承父業,撰有《金匱疏論》、《學古診則》、《痎瘧症論疏》、《本草乘雅半偈》等多部醫著,並以所撰著作為講義,開講醫學。聽講者頗多,當時的不少名醫,如張志聰陳胤倩張天生等都聽過他的講學。但真正形成規模並在中國醫學史上留下重彩筆墨的是張志聰舉辦的侶山堂。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轉載:我和王正龍(妙和)

許久沒關注王正龍的消息,上網搜尋資料,無意間看到這篇中肯的憶文,王正龍之死是個照妖鏡,看誰在消費他,就知其心不正,有見地在他生前說,別事後諸葛,罵東罵西誰不會,能說出個道理,還要活得夠久,當中醫尤其是名中醫還真難為。
其實很多名醫最後都是病死的,或遲或早,其實看夠不夠忙而已,大家都會問,名醫還不會把自己治好嗎,人終究不是神,也是有盲點,盛年時醫術好,有名氣了就不行了,再加上忙碌,最後積勞成疾,也就回天乏術,養生與看病是兩回事,有好醫術不一定長命。

張錫純運用生硫磺經驗淺識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深远。其中十分推崇硫磺,且突破历代本草硫磺有毒说的限制,“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治病。”并治自家“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磺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

中醫師之死


以下連接談論網路名醫的網文,都是比較持平的談法,沒有消費往生者的企圖,頗有蓋棺論定之餘韻。在網路筆耕中醫數年,這些網路名醫提供了許多議題,主張的互相爭鳴,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對中醫普及民間也提供不少助力,網路提供資訊流通的渠道,累積了許多資料量,但真正能長功力的還是經過時間沈澱的書籍文本。

名氣是兩面刃,能讓其主張得以發揚,但網路文字的速成,往往很多觀念容易被曲解,或還未成熟就快速流通,古人著書往往利用一生的時間,反覆易稿,因為隨著讀書與閱歷,觀念才趨成熟,死後才由其家人或門生刊刻問世,這是對學問慎重的態度。

網文:“由王正龍醫師去世想到的”的論點說明了中醫師早逝的原因,非常中肯,藥醫不死病,治病醫術與壽命並無相關,身心靈的調和狀態才是壽命的關鍵。

王正龍(47歲:2010.5.16辭世):在傳統文化和傳統中醫方面有所貢獻的一個學者(http://www.baike.com/wiki/%E7%8E%8B%E6%AD%A3%E9%BE%99)

倪海廈(60歲:2012.1.31辭世):自許為經方派現代繼承者。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AA%E6%B5%B7%E5%BB%88

張步桃(72歲:2012.7.4辭世):著名中醫師

周左宇(97歲:2011.7.21辭世):臺灣針灸四大派之一∕古典針灸派傳人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台北 2014 春季「中醫基礎(陰陽辨證)與常用良方研習班」


起訖日期:2014/03/08 - 2014/05/03
上課時段:每星期六上午 8:45~12:30 (共八週, 30hr)
時間分配:
08:45~10:15 講習課
10:15~10:30 中場休息
10:30~11:15 實作演練
11:15~12:30 講習課

上課地點: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
(完成報名程序者會再以電話或 E-mail 提醒上課並通知確切地點)
(台北車站正對面 / 現亞洲廣場 / 即統一元氣館樓上)
交通便利五鐵共構 (台鐵、高鐵、客運、公車、捷運)


課程介紹:
中醫以中國哲學中的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依據理法方藥的原則進行辨證論治的思維,制定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導引、刺絡、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中醫入門:觀念問答

問曰:老師所說的“辨論治”,或有是則用是藥與“對下藥”感覺很像,可以再說清楚嗎?
答曰:“證”是由一組症所構成(證=A症+B症+C症+........n症),證是在整體觀念下的全象思考架構,以”六經辨證”為例,必須先有“六經辨證”的思考架構,當整理四診觀察到的症狀將其分析歸納,以六經提綱證去分析歸屬,再細分至單一湯證上,服藥後還要觀察反應,反應不一定會讓症狀消除,但是必然為引邪外出的反應,再以此為基礎,重新辨證,決定是守方,還是換方,或進行加減變化,一直重複此過程至病愈。

有些醫案或日系的醫書,會簡化或隱藏此過程,以抓“主證”就決定用某方,感覺跟對症下藥的思辨過程類似,但沒有整體框架的“抓主證”往往無法明確得出辨證的結果,像有些以電腦程式做成的專家系統,就往往無法給出有效的結論,這也是有些初學者易犯的問題。

所以“有是則用是藥”不是機械式的套傷寒論的條文,必須有深厚的背景知識,才能下判斷,而背景知識是歷代醫家的智慧貢獻與結晶,是醫理的價值,日本醫家吉益東洞就強烈主張稟棄醫理,只問藥證,但他忽略他習醫的過程,也是閱覽群籍,累積深厚的底藴,才能直覺式的反射出只問藥證的診病模式。

學習要有拾階而上的過程,後學者才能循序漸進,不能割裂原文脈絡單獨去看單一事件,所以我們課程的設計,將中醫知識放在四個框架下來解讀,每一季的課程都從不同的觀點去解讀中醫,方便習醫者出入於浩瀚的醫籍之間,在講述的過程中又以相互呼應的類比幫助學員整合整體觀念,每季的課程是獨立完整,可以學完即刻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學習必須是三迴九轉的積累,譬如作畫,先有底稿,再一層層的上色,隨時看都是完整的架構,隨著色彩的堆疊,出現光影色彩等不同的層次,完成度與時俱進。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中醫入門:線上資料庫


網路上有許多資料可供下載與參考,是自學中醫的方便法門,幫同道整理,陸續建構中......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中醫入門:四診-切診

中醫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把脈"這個意象,"把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的一診,因此脈診,又稱"切脈"、"候脈"、"把脈"或"診脈"。是醫生用指端觸按病人的有關動脈,探查脈象,以瞭解病情變化的一種方法。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中醫入門:四診-望診

診斷的精髓在:聽一個人說話,不是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聽他沒說什麼。
望形:
望氣:
望色:

望舌:正常舌象: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乾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