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肚子不適的各種狀況

肚子不舒服可能有十二種狀況,看病時可明確指出,方便醫師進一步診治,感到肚子不舒服時,可初步了解到底身體出了什麼狀況,總計有十二種情況可以作為參考。
1、是當吃飽不舒服或嘔吐時,可能是胃部出問題。
2、是吐出膽汁、口苦、腹脹時,可能是腸道出問題。
3、是肚子餓就疼痛,飯後就感到舒緩,則可能是十二指腸出問題。
4、是當肚臍附近常感到疼痛時,可能是小腸出問題。
5、是上腹部偏右不舒服、胸脅苦滿時,可能是肝膽出問題。
6、是上腹部偏左感到不舒暢,可能是脾臟胰臟的問題。
7、是肚子出現脹氣,但是放屁後就覺得很舒服,這表示大腸中有空氣。
8、是肚子有脹氣,打嗝後很舒服,像這種狀況應是胃中有空氣。
9、是肚子有脹氣,上下不通排不出來,這代表可能是小腸中有空氣。
10是從肚臍到骨盆常感疼痛,可能是大腸膀胱出問題,如果是婦女,則可能會有子宮、卵巢發炎的問題。
11是肚臍兩側感到疼痛,甚至連到腰部,這表示可能是腎臟問題或結石,像這種情形就必須配合檢驗或X光檢查,以確定病情。
12是右臍下有疼痛感,按壓會更痛、會發燒,儀器檢查時若出現白血 球增加,則可能是盲腸(闌尾)炎。還有一種是吃東西時胸口感到不舒服,則代表可能食道出了問題。
----------------------------------------------------------------------------------------------------------------------------------
【腹痛的部位 :              
          
腹痛部位簡易區別可能病因 :
1. 右上腹︰膽囊炎、膽道結石、結腸炎、憩室炎、肝炎、肝腫瘤、肺炎、腎結石、腎盂炎。
2. 上腹︰膽囊炎、膽道結石、心肌梗塞、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主動脈剝離。
3. 左上腹︰心絞痛、心肌梗塞、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腎結石、腎盂炎、主動脈剝離。
4. 肚臍周圍︰早期盲腸炎、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潰瘍、小腸腫瘤或阻塞、主動脈剝離。
5. 右下腹︰盲腸炎、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如子宮外孕、子宮肌瘤、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腎結石、腎盂炎。
6. 恥骨上方︰盲腸炎、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膀胱炎、腎結石、腎盂炎。

7. 左下腹︰結腸炎、憩室炎、腸躁症、發炎性大腸疾病、婦科問題、腎結石、腎盂炎

延伸閱讀:http://www.ttv.com.tw/lohas/green18139.htm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中醫治療腦中風的思路與急救之道

不論於發病前,緊急處理,甚或病發一週內的黃金時期,只要能以中醫“正確”處理,一般都不會留下後遺症,應當多多加以推廣,即便病後復建也有良效。

對治中風有四個層次與時間點
1.發病前出現預兆時
2.發病緊急處理
3.發病後黃金復原週處理
4.一切塵埃落定復健期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中醫治療頭暈目眩的思路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

健康生活講座:邁向健康養生之道(二)

註:以下文字是2014/03/07 在台灣華德福教育協會舉辦講座之下半場文字稿 


常常會有人問我:「我的小孩子在同年齡中,好像長得比較慢、沒有那麼高、長不大。」但是也有些人會問:「我的女兒才國小四年級、五年級就開始發育。」這些做父母的啊,很怪!長得快也擔心、長得慢也擔心。我就會問他:「他長得慢,有真的到病態的程度嗎?」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發現與印行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係黃竹齋先生於1934年抄得桂林名醫羅哲初珍藏其師左盛德1894年(清光緒20年)所授白雲閣藏本《傷寒雜病論》,1939年校刊公世 ,故又稱白雲閣本 。
  目前印行之桂林古本有二 ,一為 1980年由黃竹齋高足米伯讓先生補刻三頁書版(勘誤表),由陝西中醫藥研究院依原黃竹齋所刻之白雲閣藏本版重印二百部。另一為廣西人民出版社 1960年出版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1980年 7月改豎排為橫排再版 ,為簡體字版 。
  關於桂林古本之來源,如原抄本左盛德於光緒二十年之序 :「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之言曰:吾家傷寒一書 ,相傳共一十三稿 ,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茲所有者為第十二稿,餘者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 。叔和所相傳為第七次稿。」張紹祖自言是仲景的四十六世孫,雖承家學,不以醫名,張紹祖將祖傳手抄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傳予左盛德 ,而左盛德又傳給了羅哲初 。羅哲初是廣西近代著名中醫,三十歲始隨左盛德專習醫理。1934年羅哲初結識了陝西名醫黃竹齋,羅遂將其師左盛德於光緒年間傳授給他的第十二稿《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原稿抄本之首冊見示於黃。黃如獲至寶,當即將左盛德所作的序文和目錄再抄一遍,返滬登載於《光華醫學雜誌》。1935年黃、羅又共事於南京中央國醫館,羅任編審,黃即在此時將該書全部抄繕成副本帶回陝西 ,於1939年由張伯英將其副本刻版而成白雲閣本。

  「中醫整合研究小組」於 1986刊行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加上各篇之標號及索引以便查閱,帶動臺灣中醫界研習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現該本已無存書,特此提供PDF版本之電子書以供同道下載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