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以“理”“解”之

昨日課間學員提出問題討論:小朋友學校家長說“某藥”可用來防疫,有許多吃過的家長說吃了感覺很好

由此一問談起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學員經歷......

中醫是“致中和”之道,沒有任何藥可以適合所有人或治所有病,這些年來聽到許多學員分享過往求醫的辛苦歷程,都令人不勝唏噓。

從接觸中醫初始就抱著以“理”“解”之的態度,我也一直強調不要盡信我所言,要放到現實中去驗證,能為你所用才是真的,課程中分享的觀點與經驗,大多我已在現實中驗證過了,一些我持保留態度的則只是“聽聞”與“見聞”。

很多影響是長遠的,必須一段時間後才會看到後果,因此別人的經驗對我們就很重要,良好的溝通一定包含傾聽的過程,所謂的“傾聽”是不預設立場的完全接受,等待對方完全呈述完,再透過提問將一些關鍵點釐清,之後再將整個過程整理、分析、歸納找出因果與相關性,再據此進行下一步。


“中醫”是含糊的大集合,一言難盡,要使用“中醫”一定要“理性”,所謂理性相對而言是迷信,隨著接觸中醫日久,瞭解漸深,了解各方面的利與弊,取利避兇,隨著技巧的熟練,形成“信仰”而產生力量,這個力量是由內而生,不需依靠外力,當你“使用中醫”的態度是因為某某人說的,沒有內化、掙扎、說服的過程,那就是迷信與盲目的腦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