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身體結構 v.s. 臟腑氣血

望、聞、問、切四診可以給出很多資訊,特質不盡相同。

以時間性來說,切診最及時,甚至念頭改變、或因為飲食都會影響到脈象。因此單純只從脈象辨證,不一定能掌握全貌,但由於脈為氣血之先見,有其脈,必有其證,只是必須要有正確的歸因,才能正確論治,透過長期的監控,抓到基礎脈象,不因時空、飲食、藥物都會出現的基礎脈,則可推論為案主的體質,再看加成何種脈象,此為新感疾患。可利用此訊息來辨證“表證”或“裏證”。

以關聯性來說,問診最能貼近主體的狀況,案主的主觀感受有時可能與客觀探測相矛盾,例如案主因感染而發燒,體溫 39度,客觀以溫度計量測或以手試探,都能得知身體發熱。但是案主可能感到寒冷(惡寒)或感到發熱(惡熱), 病機就完全不同。或以手觸壓腹部,腹部肌肉的反應與案主的感覺亦可反應出一些訊息,例如喜按無力為“虛證”,拒按肌觸強硬為“實證”。

以結構性來說,聞診最能反應本質狀況,聞可分為“聽聞”與“嗅聞”,身體的物理性訊號(聲音)或化學性訊號(氣味)反應是最真實的,例如口中有異味或特殊體味,顯示微生物失衡(發炎、感染),走路時腳步拖地聲的輕重反應體內津液與水分代謝的狀況。

以判斷性來說,望診最直觀,陰陽立判,可以氣、色、形、質來辨證“陰證”或“陽證”。陽化氣、陰成形,陰陽可以理解為動能的趨向性,E=MC平方揭示了能量與物質可互相轉換,由於分子振動頻率的不同而顯化萬物,“陽”是往能量變化的趨向性,“陰”是往物質變化的趨向性。陰陽無對錯,只有最恰當的比例與環境是否能調和為最佳狀況的判准。

以體型來說,累積過多脂肪、肌肉、軟組織為陰實證;消耗過多脂肪、肌肉、軟組織為陰虛證。身體機能、代謝太過旺盛為陽實證;身體機能、代謝低弱不足以應日常生理所需為陽虛證。中醫是以“致中和”為本體論,其判準是“剛剛好”、“適當”、“過猶不及”的哲學,一般人認識的中醫都比較偏向補養,只補不瀉背後的本體論是“超人哲學”,但是世間的定律是盛極而衰,一味強調“身體的強盛”,必然會出現“心理的衰弱”,這也是現代強盛物質文明會出現越來越多心理疾病的原因。

身高與體重有恰當的比例(BMI),整體軀幹與四肢比例也有其適當的比例,其實平心而論,參加健美比賽的冠軍,真的“健康”、“美麗”嗎?公開的秘密是靠藥物與不正常的飲食手段“作”出來的,雖有強盛的外表,但內在是不平衡的。目前是以BMI來粗略判定適當的體重,但BMI反應的是整體,身體各部分可反應不同臟腑的盛衰。

陰陽是相對的,陽實會耗陰,過了平衡點,出現陰虛就會有“火旺”的現象,表現為焦慮、易怒、怕熱、喜冷飲的狀況。陽虛由於新陳代謝率低下,消耗較少,如飲食過多或排泄效率不佳就會形成陰實的狀況。

陽實為急性發炎 / 陰虛消耗過度 / 陽虛是代謝不足而成慢性發炎(痰飲)/ 臟器纖維化或出現腫瘤則為陰實。

如以五臟虛實來舉例各類型的肥胖:
肝陽虛:啤酒鮪魚肚(大腹累積脂肪)
心陽虛:蘋果形體型(上半身累積脂肪)
脾陽虛:虎背熊腰(厚背厚腰凸小腹粗大腿蘿蔔腿)
肺陽虛:蝴蝶袖、臉紅脖子粗
腎陽虛:西洋梨形體型(下半身累積脂肪)

身體氣血盛衰會影響體型結構,體態結構也會反過來影響氣血循環,互為因果,通常累積組織之處(脂肪、肌肉、軟組織、骨質增生)都是虛弱的地方。論治則須從表裏臟腑(肝/膽、脾/胃)、經絡的關聯性去調整。

有興趣歡迎一同來探索!


『經方讀書會』:https://forms.gle/qjH3L7eGjj2PASZB6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食物敏感症

因為食物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身體不舒服的症狀,統稱為食物敏感症(food sensitivity)。

食物敏感症是一種人體對於特定食品的異常生理反應,可以區分為食物過敏症(food allergy)與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兩類別。至於食物敏感症的發生率,約 2% 的人會有食物過敏症。但食物不耐症發生率較高,大約有 20% 的人會發生。

食物不耐症不會引起嚴重的症狀,且多侷限在胃腸道部位。 
而食物過敏症狀則較多樣化,如濕疹、蕁麻疹、搔癢、皮膚紅、腫、發熱、腹瀉、呼吸窘迫、休克等症狀,甚至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食物不耐症是對食物的異常反應,非因免疫異常反應所引起的食物敏感。食物不耐症是身體未能製造足夠的酵素來消化所致。「乳糖(Lactose)不耐症」和「麩質(Gluten)不耐症」是最常見的兩類食物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 
屬先天基因遺傳缺陷,使小腸缺乏分解乳糖所必需的酵素,一旦攝取到含乳糖的食物後,在腸道中無法有效消化分解乳糖,引發為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麩質不耐症: 
是家族性遺傳疾病,麩質是存在於麥類之蛋白質,當腸道無法吸收麩質時,導緻小腸內膜受傷而無法吸收營養,產生營養不良症狀。而食物添加劑亦可能會產生耐受性不良的情況,如味精、硝酸鹽、亞硝酸鹽、亞硫酸鹽和色素等。 

麩質不耐症(Gluten Intolerance),又稱乳糜瀉。是一種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主要起因於腸道對麩質的不良反應,使的免疫系统轉而開始傷害自身。它會使的妳的身體開始干擾腸胃,減低營養的吸收以及讓你的身體處於貧血、骨質酥鬆以及慢性腹瀉的危險中。 

雖然醫學上有血液測試的方法,但麩質過敏比我們所想的要複雜,有時很難準確檢驗出來。光是麩質不耐的症狀就有很多種,有時會被誤認是其他疾病的症狀,這裡有幾個比較常見的症狀可以作為參考的依據: 

1、胃痛 
消化問題是麩質不耐症最突出的表現。吃了含有穀蛋白的食物後,可能經常伴隨一個或多個以下的症狀:脹氣、噁心、腹部絞痛、便秘、腹瀉或腸躁症(IBS),長久下來,會破壞小腸內壁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2、頭暈 
很多麩質不耐症患者吃完含有穀蛋白的食物後會有頭暈、健忘、或者奇怪的失重感。 

3、情緒波動強烈 
如果腸胃不滿意你吃到的食物,絕對會反饋給大腦。 
麩質不耐症患者會在進食之後出現易怒情緒;也有些患者指出他們進食後會立即出現精神模糊渙散的現象!也就是說,他們注意力很難集中,思緒極易混亂。 

4、偏頭痛 
頭痛症狀泛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或者群集性頭痛。頭痛的模式一般是出現在進食後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強烈的偏頭痛會導致視力模糊,非常嚴重。 

5、皮膚搔癢 
腸胃無法處理穀蛋白的人,往往會患有皮膚病,比如濕疹、牛皮癬等。 
因為消化系統不暢通,所以皮膚才會乾燥,從而引起很多皮膚問題。有些你可能會感覺手肘、膝蓋等部位搔癢難忍。 

6、纖維肌痛症 
這是一種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造成痛覺在大腦的訊息被放大,疼痛的感覺也加大的症狀。有科學研究證明,適當的飲食能夠緩解這種疾病。 

7、慢性疲勞 
就算每天的睡眠時間長達 8、9 小時,還是會覺得很疲勞。這跟纖維肌痛症一樣屬於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因為麩質不耐症患者需要花費更大的能量來扶持消化系統,他們通常會在進食後感覺疲倦。 

8、乳糖不耐症 
麩質不耐症和乳糖不耐症往往會同時發生。如果你知道自己對乳糖有特別的反應,那麼很可能也對吸收穀蛋白。吃完乳製品後感覺胃酸倒流,這也與麩質不耐症有關。 

有時候這些症狀會在餐後立即出現,但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也有一些症狀持續數星期、甚至更長期的例子,最終變成了自體免疫疾病!麩質不耐症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有注意飲食才能身體健康。 


這些看似尋常的毛病可能不會讓你直接聯想到麩質過敏。不妨試著先把你的症狀一一列出,不要自行假設原因,然後嘗試無麩質的飲食 60 天(小心閱讀食品上的標籤,否則容易被騙)。60 天後,看看筆記中寫下的症狀有哪些還在,如果絕大多數都消失了,那麼大概就可以推定你對麩質過敏;如果不太確定,就先回復到原本的飲食內容,看症狀是否又會出現,對照症狀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吧。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以“理”“解”之

昨日課間學員提出問題討論:小朋友學校家長說“某藥”可用來防疫,有許多吃過的家長說吃了感覺很好

由此一問談起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學員經歷......

中醫是“致中和”之道,沒有任何藥可以適合所有人或治所有病,這些年來聽到許多學員分享過往求醫的辛苦歷程,都令人不勝唏噓。

從接觸中醫初始就抱著以“理”“解”之的態度,我也一直強調不要盡信我所言,要放到現實中去驗證,能為你所用才是真的,課程中分享的觀點與經驗,大多我已在現實中驗證過了,一些我持保留態度的則只是“聽聞”與“見聞”。

很多影響是長遠的,必須一段時間後才會看到後果,因此別人的經驗對我們就很重要,良好的溝通一定包含傾聽的過程,所謂的“傾聽”是不預設立場的完全接受,等待對方完全呈述完,再透過提問將一些關鍵點釐清,之後再將整個過程整理、分析、歸納找出因果與相關性,再據此進行下一步。


“中醫”是含糊的大集合,一言難盡,要使用“中醫”一定要“理性”,所謂理性相對而言是迷信,隨著接觸中醫日久,瞭解漸深,了解各方面的利與弊,取利避兇,隨著技巧的熟練,形成“信仰”而產生力量,這個力量是由內而生,不需依靠外力,當你“使用中醫”的態度是因為某某人說的,沒有內化、掙扎、說服的過程,那就是迷信與盲目的腦粉。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血證門

吐血出於胃腑。衄血本乎肺經。痰涎血,屬於脾臟。咯唾血,屬於腎經。牙宣者,陽明之熱極。舌衄者,少陰之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