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芍藥多,桂枝甘草姜棗和;
更加飴糖補中氣,虛勞腹痛服之瘥。
小建中湯是筆者兒時獨特的睡前記憶,自有記憶以來家母就常四處求醫治病,探訪過許多民間高手,有退休法官,也有麵店老闆,其中最獨特的是市場賣豬肉的老板,這小建中湯就是他開出來的。
家母那段期間總在飯後睡前熬藥,小建中湯那獨特的味道,再加上濃稠誘人的麥芽糖,筆者總是央求母親分我小半碗喝,那辛辣香甜的滋味就此深深烙印在我的兒時記憶中。
現代研究相關文獻:http://big5.wiki8.com/xiaojianzhongtang_70567/
小建中湯出典:傷寒雜病論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諸黃,小便自利者,當以虛勞法,小建中湯主之。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者,小建中湯主之。
婦人腹中諸病痛者,當歸芍藥散主之;小建中湯亦主之。
小建中湯煮服法: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 膠飴一升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納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醫案:
虛勞《吳鞠通醫案》:施某,20歲,形寒而六脈弦細,時而身熱,先天不足,與諸虛不足小建中法,白芍六錢、炙甘草三錢、生姜四錢、桂枝四錢、膠飴一兩(去滓后化入)、大棗(去核)四枚,煮三杯,分三次服。服六十劑后,諸皆見效,陽雖轉而虛未復,于前方內減姜、桂之半,加柔藥(大生地、麥冬、五味子)兼與護陰。
腹痛《經方實驗錄》:王某,腹痛喜按,痛時自覺有寒氣自上下迫,脈虛弦,微惡寒,此為肝乘脾,小建中湯主之,川桂枝三錢、大白芍六錢、生草二錢、生姜五片、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兩。
咳嗽《臨證指南醫案》:某,色白肌柔,氣分不足,風溫上受而咳,病固輕淺,無如羌、防辛溫,膏、知沉寒,藥重己過病所,陽傷背寒,胃傷減穀,病恙仍若,身體先憊,小建中湯主之。
黃疸《湖南中醫雜志》(1987;5:30):資某,男,58歲,患黃疸一年余,面部及肌膚發黃、色淡暗晦,鞏膜微黃而暗滯,四肢軟弱乏力、心悸短氣,語言低微,納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濡細,實驗室診斷:溶血性黃疸。乃脾虛失運,氣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予溫中補虛,益氣生血,處方: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9g,大棗20枚,生姜3片,黃耆30g,當歸6g,水煎去滓取汁,納飴糖120g口服,每日一劑,服20余劑后諸癥悉除。
小兒尿頻《千家妙方》:孫某,女,4歲,尿頻月餘,一日幾十次,每次量少,喜甜食,食量不大。發育一般,較瘦,神情不活潑,面色稍蒼黃,腹部較緊張。診為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予小建中湯。十劑后,尿頻好轉,每日減至二十多次,面色轉紅。繼服原方加黃耆七劑后,尿頻愈,每晝夜小便僅十次左右,食量增,面色紅潤,體力增強,活潑,較前體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