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餐後低血糖症狀

餐後低血糖症狀,輕則飢餓、心悸,嚴重時會有嗜睡、胡言亂語、癇癎甚至昏迷等現象。

餐後4小時肚子餓 注意低血糖症狀


吃完飯後多久會再感覺飢餓呢?由於食用量、自體胃腸消化和新陳代謝能力的差別,每個人感覺肚子餓的時間間隔不一,但醫師提醒,若餐後4至5個小時左右,出現肚子餓合併手抖、心悸、冒冷汗等症狀,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餐後低血糖症狀,有必要重新檢視體重、生活和飲食狀態且予以調整。
1名45歲張先生在陪伴患有糖尿病的母親看診時,意外發現自己用餐後會出現醫師提醒的用藥症狀,也就是每天吃完早餐後,約上午10到11點之間,會出現手抖、心悸、肚子餓、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進一步接受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後證實是葡萄糖不耐症,屬於糖尿病前期。
飽餐後4小時 注意餐後低血糖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筆聳表示,糖尿病前期包含「空腹血糖異常」和「葡萄糖不耐症」兩種類型,都是血糖偏高但未達糖尿病的程度。
餐後低血糖常出現在餐後4到5小時左右,這是因為在糖尿病前期,胰臟貝他細胞(β-cell)仍有分泌足量胰島素的功能,但對血糖的反應出現「延遲」反應。這裡的延遲反應,是指對第一時間的餐後血糖上升反應變慢,使得血糖快速上升後,胰臟才趕工製造分泌了過多的胰島素,導致血糖下降過度。
鄭筆聳提醒,一般人認知糖尿病都是高血糖,但在糖尿病前期經常有個案會出現餐後低血糖症狀,輕則飢餓、心悸,嚴重時會有嗜睡、胡言亂語、癇癎甚至昏迷等現象。
防餐後低血糖惡化 體重和飲食控制不可少
餐後低血糖與第2型糖尿病一樣,好發在中年以後,但近年來因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罹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提醒,若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病史或過去曾有血糖偏高等現象,都要懷疑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險因子,建議透過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做鑑別診斷。
治療方面,鄭筆聳醫師建議糖尿病前期的成人都需做體重、飲食及生活作息控制,以降低惡化到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同時也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低血糖。

餐後低血糖的飲食控制方面,應減少攝取高糖份或醣類食物,如糕點、糖菓、含糖飲料等加工的精緻食物;少量多餐或在正餐間補充一點高纖小點心。如果仍然無法減輕症狀,則應需諮詢專業醫師,可考慮處方降血糖藥物,延長醣類食物的吸收時間,進而改善餐後低血糖。

餐後手抖、心悸 糖尿病前兆


問:過去常聽人說過,沒吃早餐血糖過低,會覺得頭暈不舒服,可是我吃早飯後也會出現手抖、心悸、冒冷汗等症狀。我的父母長輩都有糖尿病,但我目前沒有,請問醫師,這些症狀,可能是得了糖尿病嗎?
(45歲,台中,上班族)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筆聳答:
糖尿病的前期包括空腹血糖異常、葡萄糖不耐症兩種,兩種都是血糖偏高,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程度。
一般都認為糖尿病是高血糖,但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會出現餐後低血糖的狀況,因為血糖低,會出現冒冷汗、手抖、心悸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胡言亂語、嗜睡、癲癇或昏迷,早年這疾病好發在中年人,但近年因為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改變,因此有年輕化趨勢。
餐後低血糖症狀常發生在糖尿病前期,這類型低血糖症狀,常出現在餐後4到5小時左右;因為是糖尿病前期,仍可分泌足量胰島素,但對血糖的反應有些「延遲」,也就是吃東西後第一時間血糖快速上昇,之後身體趕工製造分泌過多胰島素,反而使血糖下降過度。
建議患者可進行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有助醫師進行鑑別診斷;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需控制體重、飲食及生活作息,降低惡化為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同時也要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低血糖。

提醒平時應減少攝取高糖分或醣類食物,如西式糕點、糖果、含糖飲料等過度加工過的精緻食物要少吃,並少量多餐。若改變生活習慣後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好還是要就醫治療,由專科醫師開給藥物,有助於控制避免惡化為糖尿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