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的不同種類
◆ 高輸出量與低輸出量心臟衰竭
心臟輸出量的正常范圍為每分鐘每平方米2.6~3.6公升。按照輸出量的高低區分衰竭,對于臨床醫師來說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方法。
容易造成高輸出量心臟衰竭的疾病有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動靜脈瘺管、腳氣病等。
低輸出量心臟衰竭的原因多半是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癥、瓣膜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變、和心包疾病等。
聰明的讀者或許會問,高心輸出量對于周邊組織的灌流量怎么會不足呢?其實高心輸出量心臟衰竭的成因很復雜,以貧血為例,由于血紅素過低,心臟必須射出異常大量的血液才能供應全身組織足夠的氧氣,這種額外增加的血流量對于心臟是一個負擔,會對心肌造成不良影響,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心臟衰竭。
◆ 急性與慢性心臟衰竭 以時間進展的快慢來區分心臟衰竭。一般來說,急性心臟衰竭發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臟瓣膜破裂;而慢性心臟衰竭多半發生于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這樣的分類能夠讓一般人了解心臟功能喪失的快慢,卻沒有太多的臨床意義。
◆ 右側與左側心臟衰竭 哺乳類的心臟分為左右兩個完全隔開的房室,人類也不例外,按照左右側功能的差異來區分早期心臟衰竭是一個實用的方法。左心室異常負荷的初期,血液容易在肺部郁積而產生呼吸困難和端坐呼吸的癥狀,稱為左心衰竭;相反的,右心室異常負荷的初期,血液容易在肝臟、四肢郁積而產生全身水腫的癥狀,稱為右心衰竭。然而這樣的分法對于末期的心臟衰竭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因為心臟雖然左右隔開,卻共用中央的房室肌肉,不論是哪一側先產生衰竭,最后都會造成整個心臟機能的退化。
◆ 輸出性或回流性心臟衰竭 這是早期醫師對于心臟衰竭機轉的兩派說法,Fames Hope于1832年首先提出回流性心臟衰竭的學說,認為心臟衰竭是由于心室無法正常射出血液,使得心室之前的心房及靜脈系統壓力與容積上升;而Mac Kenjie于1913年提出輸出性心臟衰竭的學說,認為心臟衰竭是心室不能朝動脈系統射出足夠量的血液所致。不論是輸出性或回流性的心臟衰竭,結果都是全身組織的灌流量不足。
病癥
疲倦、呼吸窘迫、端坐呼吸、不能平臥、急性肺水腫、腳水腫、腹積水、吐血、身體積水而至體重增加或減輕,另外痰中可能會帶血。早期征象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排血量在短期內急劇降低,引起迴圈障礙,,而產生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和靜脈系統瘀血。心力衰竭多發生于老年人之中,其癥狀主要有以下8點:①勞動或上樓梯時,發生呼吸困難;
②睡眠時突然呼吸困難,坐起時又有好轉;
③下肢浮腫,尿量減少;
④沒患感冒卻咳嗽、痰多、心慌、憋氣;
⑤失眠、疲乏、食欲減退;
⑥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暫停,紫紺,但發作后,又馬上還原正常;
⑦血壓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
⑧呼吸極度困難,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
對上述癥狀如有1-5項能對得上號者,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現,應引起注意;如有6項能對得上號者,是由于腦缺血而引起的心性暈厥;若全部都有者則為急性肺水腫的表現。心衰發作時不能亂動,可取半臥位或坐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如出汗多時,要注意保暖,有條件者應及時供氧。還可用布帶輪換 結扎四肢,5—10分鐘換一次,這樣可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病人的情緒要穩定,精神要樂觀,待病情緩解后可送醫院請醫生診治。
臨床表現
心臟衰竭早期的一個癥狀是呼吸急促,運動時更易發生。當病人的情況惡化,肺部充血而呼吸也變得困難。心衰早期常常是一側心臟發生衰竭,因此臨床上可分為左側心衰和右側心衰,隨病情發展最后造成全心衰竭。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是心衰中最主要的類型,疲乏,無力,呼吸困難,是左心衰中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癥狀。這一組癥狀往往逐漸加重而顯示出來,剛開始僅感體力不如以前,在一般的活動時容易疲勞,倦怠,或在進行以往能勝任的工作時即感咳嗽氣喘,心悸,后來從事輕體力活動,或在急走,上樓等情況下也感氣喘,心悸;部分病人可表現為白天活動無明顯不適,但夜間睡眠常須高枕,不然就感到憋氣,甚至熟睡中突然憋醒,需要坐起來幾分鐘才覺緩解,或者不明原因的干咳,而且睡下去明顯,臨床易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
2.右心衰竭癥狀。自覺右上腹飽脹,便秘,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夜尿增多或尿少,雙下肢浮腫且下午明顯,睡一晚上至次晨水腫消失或減輕,嚴重者可出現全身性浮腫,并可有胸水、腹水。
3.全心衰竭。隨著病情的發展,左、右心衰最后均可造成全心衰竭,而出現左、右心衰的綜合臨床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