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陸仲安
【字號】
【生活年代】1882~1949年
【藉貫】北京
【生平事跡摘要】精醫術,為北京名醫,先後執業於北京、上海,治效超人,聲譽聞名於上流。曾治愈胡適之、張靜江等人的慢性病。20世紀20年代早期醫名尤著。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危時曾延請陸氏診治,服藥二劑後情況好轉,但未堅持繼續按中醫處方用藥。上海市神州醫學會成立,陸氏任常務委員,又曾任中西療養院常務董事。其子陸震青,改習西醫。
【醫藥學著作】
【資料來源暨依據】見:《中國歷代醫史》;《近代中西醫論爭史》,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年5月第一版。另見:陳存仁著《津津有味譚·素食卷》、《津津有味譚·食療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附錄1:陸仲安曾治愈胡適之重病
胡適之是“五四”運動時期的風雲人物,提倡新文化,認為中醫不科學,在20世紀初由於學術偏見,反對中醫。據載,1920年11月,胡適在北京大學執教時,患了很嚴重的糖尿病和腎臟炎。初由協和醫院醫治,但經治療多月,非但未見減退,反而日益嚴重,全身浮腫,小便有血,院中諸西醫束手無策。友人建議請中醫一治,胡曰:“中醫之學不是‘賽先生’,不足信也。” 註:“賽先生”為“五四”時期流行語,意謂“科學”。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示意馬幼漁教授,介紹北京名醫陸仲安氏替他醫治。陸氏重用黃芪和懷山藥等治之,胡適服藥後即見轉機,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病勢霍然若失。此事使胡適十分尷尬,一方面他反對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另一方面中醫卻治好了他的重病,事實給了這位事事講究考證的胡博士一記響亮的耳光,聲震全國。後來,大翻譯家林紓(林琴南 1852~1924年)為感謝陸仲安治愈自已暨家人病患,特地畫了一幅《秋色研經圖》送給陸氏。在這張圖末,胡適之也寫了一段跋文詳記陸仲安治愈他病患的經過,跋文甚長。
後來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反對國民政府通過余巖、汪企張等“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等消滅中醫之提案的“3.17”浪潮中,被推選為中醫藥界聯合向國民政府請願的五位代表之一的滬上名醫陳存仁,對此十分關註,認為陸氏治愈胡適之病是中醫一大成績,價值很大。確實,在中醫遭遇困境的非常歷史時期,陸氏名醫以其精湛的醫術,取得令人信服的療效,為中醫爭得了榮譽,值得後人紀念。
附錄2:陸仲安先生,曾在孫中山先生病危時被推薦為孫先生治療
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應段祺瑞之邀自廣州經上海又繞道日本赴北京,至天津而病發。12月31日由天津赴北京治療。1925年1月25日前並無特殊癥狀,1月23日發現黃疸及肝腫大,26日入協和醫院,當天由外科主任邵樂爾主刀手術,術後診斷為肝癌,視為不治之癥。當時治癌瘤流行鐳錠放射療法,但對肝癌也公認無效,可是西醫仍用作一種治療手段。此時,孫中山周圍有兩種意見,以張靜江為首者積極主張請中醫治療,孫科和汪精衛則猶豫。在孫先生還未決定服中藥時,已在當時的媒體上引發了一場爭論,如西醫界中,有湯爾和、侯宗濂等人因其對中醫藥學無知而持偏見,極力抵制、貶議中醫;西醫界中也有人持較為客觀的態度看待中醫,有位留歐歸國的周振禹就認為中醫不一定樣樣不如西醫,中西醫都有不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而當時協和醫院的態度是:要服中藥必須出院。連名人也毫無例外,自稱為孫中山先生好友的劉瑞恒,時任協和醫院院長,對此“規矩”,也一點不能通融。在此情況下,孫先生決定先試行放射治療。據說當時孫先生在選擇時表示,說中醫是沒有羅盤的航船,雖然有時也能到達彼岸,但他更相信有羅盤的船。但在他接受放射療法後病情加重,遂於2月18日出院,住鐵獅子胡同,改由中醫治療。先後經中醫陸仲安、唐堯欽、周樹芬三人診治共一周。陸仲安首次處方為:石斛3錢,人參3錢,山萸肉3錢,寸冬4錢,生地4錢,沙苑子3錢,沙參3錢,甘草2錢,服藥二劑後情況好轉。但後有傳說孫先生並未按中醫處方服藥,傳聞一日間黃芪用至10兩,黨參用至8兩,今難以確考。不過服用中藥後病情確實見好轉,這一事實連當時的外藉西醫也承認。但是,三位中醫總共僅參與治療一周,至2月26日即停服中藥,繼續由西醫利尿、止瀉等對癥處理至1925年3月12日病逝,其遺體當天即在協和醫院由劉瑞恒主持處理。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306380100hf6h.html
----------
原文標題:胡適曾得“怪病”:西醫未確診 被中醫陸仲安治愈
據高拜石(1901—1969)所著《古春風樓瑣記》,輯有《胡適推薦的中醫——陸仲安“秋室研經圖”》一文。該文提到胡適在1921年時為一幅描繪陸仲安研讀醫書的畫像題跋,明確表達了他對傳統中醫的信賴與期望。在這幅原本是著名翻譯家林紓,為感謝陸仲安治愈家人病癥而贈送的“秋室研經圖”之上,胡適這位“新文化運動”領袖,以一貫嚴謹的“實證精神”,寫下了他對中醫療效的真實感受,他這樣寫道:
“林琴南先生的文學見解,我是不能完全讚同的。但我對於陸仲安先生的佩服與感謝,卻完全與林先生一樣。我自去年秋間得病,我的朋友學西醫的,或說是心臟病,或說是腎臟炎,他們用的藥,雖也有點功效,總不能完全治好。後來幸得馬幼漁先生介紹我給陸仲安先生診看。陸先生有時也曾用過黃芪十兩,黨參六兩,許多人看了,搖頭吐舌,但我的病現在竟好了。去年幼漁的令弟隅卿患水鼓,腫至肚腹以上,西醫已束手無法,後來頭面都腫,兩眼幾不能睜開,他家裏才請陸先生去看。陸先生用參芪為主,逐漸增到參芪各十兩,別的各味分量也不輕,不多日,腫漸消滅,便溺裏的蛋白質也沒有了。不上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人也胖了。隅卿和我的病,頗引起西醫的註意,現在已有人想把黃芪化驗出來,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些什麽?何以有這樣大的功效?如果化驗的結果,能使世界的醫學者漸漸了解中國醫學藥的真價值,這豈不是陸先生的大貢獻嗎?我看了林先生這幅《秋室研經圖》,心裏想像將來的無數《試驗室研經圖》,繪著許多醫學者在化學試驗室裏,穿著漆布的圍裙,拿著玻璃的管子,在那裏做化學的分析,鍋子裏煮的中國藥,桌子上翻開著:《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類的古醫學,我盼望陸先生和我都能看見這一日。”
從題跋可知,胡適的“怪病”確為中醫名家陸仲安治愈。但“或說是心臟病,或說是腎臟炎”,當時西醫並未能確診;而擅用芪參治療疑難雜症的陸仲安,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病理說明。不過題跋中提到與胡適患有同樣癥狀的馬幼漁之弟馬隅卿,15年後倒的確是死於心臟病誘發的腦溢血。41年後,胡適也因心臟病猝發而死;如果不是巧合的話,胡適在陸仲安那裏診療的“怪病”,可能還有心臟病的因素摻雜其中。
原文網站:北京晨報(http://www.jkdu.net/site/info/infoid/702732/p/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